文/程靖
编辑/漆菲
春意正浓时,北京迎来外国元首的密集访华潮。
4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开启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之同行。两人是继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后,新一轮来访的欧洲领导人。
三天的访华行程中,马克龙出席了“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并与中方领导人商谈了中法经贸合作、乌克兰危机、气候变化合作等重要话题,还前往广州中山大学发表演讲,并与中法投资人会面。
4月7日下午,马克龙在中山大学发表演讲。
访问结束后,中法不仅签下高达200亿美元的空客飞机订单,双方36家企业还签署制造业、绿色、新能源、创新等领域18项合作协议。马克龙也认为此访收获颇丰,他告诉媒体,“习主席对此访投入的个人时间,意味着法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
相比之下,冯德莱恩的行程较短,仅在北京停留一天多,同中方的对话聚焦于地缘政治、市场竞争与经贸合作等领域。
4月6日,中法欧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晤。
两位欧洲领导人在疫情后联袂来访,旨在传递欧洲团结的信息。在乌克兰危机持续的背景下,欧盟内部扬言要与中国“断链”“脱钩”的声音不少。而此访中,马克龙和冯德莱恩均明确反对与中国“脱钩”的立场,并着重表达了对中国参与调停乌克兰危机的关切。
有分析称,马克龙亮出了自己的态度,即与对华强硬的美国有所不同;而他与冯德莱恩的访问意味着“中国在削弱美国主导的遏制行动上又迈出一步”。总而言之,此访消除了诸多不确定性,使得中欧关系成为大区域国别之间难得相对稳定的双边关系,为动荡的世界增添了积极信号。
马克龙受到热烈欢迎
这是马克龙的第三次访华,马克龙此前的两次访华,分别到访过西安和上海。而这次则是马克龙第一次南下广东,成为首位访粤的法国在任总统。法国爱丽舍宫消息指出,马克龙之所以选择广东,是因为“这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
4月7日下午,马克龙抵达广州,访问了与法国有深厚历史渊源的中山大学。14时许,马克龙在校方陪同下,沿着逸仙路参观了中大校园,随后在南校园新体育馆,用法语向1000多名师生发表了以“与中国青年的见面会”为主题的演讲。在中大校园内,马克龙受到热烈欢迎。社交媒体视频显示,不少师生在马克龙经过时,试图用法语向他问好,还在他身边高高举起手机,希望拍下一张照片。
4月7日,马克龙访问中山大学,受到师生热情欢迎。
从中山大学离开后,马克龙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非正式会晤。据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在广州松园宾馆的水岸迎接马克龙,两国元首亲切握手。新闻画面显示,习近平与马克龙在庭园散步,不时驻足交谈。
在这里,马克龙欣赏了古琴演奏家弹奏的《高山流水》,习近平为他介绍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中国故事。当晚,马克龙还会见了中法投资者。
马克龙此次访华行程相当丰富,前往广州之前两日都在北京。4月5日,马克龙抵达北京后,第一站便前往法国驻华大使馆与在京法国人(“法语社区”)对话。随后,他来到北京红砖美术馆,为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揭幕。
活动上,担任揭幕嘉宾的马克龙与本届艺术节的宣传大使、中国著名演员黄渤同台亮相。黄渤宣布开幕时,用法语说了两遍C’est parti (意为“开幕”),但由于发音不准,逗得观众哈哈大笑,马克龙忍不住纠正了他。随后,两人微笑握手,氛围轻松。
4月5日晚的“中法文化之春”开幕活动中,马克龙与黄渤互动频频。
当晚,马克龙谈及中国电影爱好者对法国电影的喜爱,还现场推荐了让-雅克·阿诺导演的新电影《燃烧的巴黎圣母院》。该片以2019年4月的巴黎圣母院大火为蓝本,讲述这座人类文明瑰宝建筑遭遇的伤痛。
“中法文化之春”作为一项文化活动已有17年历史。举办多年来,通过展览、舞蹈、戏剧、音乐、电影等文化活动吸引到数以千万计的观众。疫情期间,该活动从未中断,但人员密集的活动如戏剧演出等无法正常开展。
马克龙在活动现场也提及这一点。他感慨道,过去几个月甚至几年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被阻碍,流动停止了,工作和创作的条件也变得困难。“但它也启发了你们中的许多人──在某种程度上,这次交流不仅仅是故事的延续,也是一次团聚,是对过去关系的一次重塑。”
在全球重新联通后,再度来到中国,马克龙表达了继续推动文化艺术交流的强烈愿望,“不管是什么艺术领域,我要向各位表示法国有这样的意愿,不仅要重新恢复交流,要在舞蹈、文学、电影、音乐、沉浸式数字创作等艺术领域创造新的项目。”
他还描绘了两国艺术家在“和而不同”的氛围里共同创造的愿景,“我想中国艺术家和法国艺术家都有彼此独特之处,而各位在场的艺术家和你们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两国人民感动,我们对于美、对于真、对于善都有所追求。”
为此,马克龙特意点到中国艺术家与法国的联系。他提到,此次“中法文化之春”的嘉宾黄渤之所以被法国观众熟知,是因为他在2015年在戛纳电影节的亮相。同样出席活动的著名演员巩俐,也曾获过戛纳电影节奖项、做过评委,并十多次出席电影节。值得一提的是,巩俐与她的法国籍爱人让-米歇尔·雅尔此次是作为随行代表团成员乘坐马克龙专机抵达北京的,因此引发热议。
巩俐夫妇随马克龙访华。
在首日文化活动的铺垫下,4月6日,马克龙前往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分别与其会见,商谈了包括中法经贸合作、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乌克兰危机、多边外交等重要议题。
马克龙访华结束后,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内容涵盖51点。占据主要位置的是加强政治对话、促进政治互信,其中首次涉及中国南部战区与法军亚太地区司令部的对话沟通。
这份近6000字的联合声明称,中法将延续两国元首年度会晤机制,两国也重申愿在相互尊重彼此主权与领土完整和重大利益基础上,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法国也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相较之下,冯德莱恩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的首次访华,行程相对简单:除与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会面外,仅会见了欧盟在华商业代表,并于6日晚间在欧盟驻华代表处举行了记者会。
4月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抵达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法国总统马克龙会晤。摄影:Ng Han Guan
不久前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除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外,行程也涵盖海南博鳌论坛。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告诉《凤凰周刊》,马克龙此次访华受到的重视程度,行程细节丰富、规格高,体现出目前中法关系处于一个高水平政治互信的时期,而这是两国建交近60年来一脉相承的。
“马克龙的前两次访华,第一次去了西安,第二次去上海参加了进博会开幕式,这一次则去了广州。马克龙曾表示希望每年都访华一次,每次都去中国不同的地方,看看各地的发展,能够更了解中国。”杨成玉说。他提到,习主席2019年访问法国时,也先访问了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海滨城市尼斯,再到巴黎进行正式访问,“这种行程安排成为近年来中法元首访问的惯例”。
乌克兰问题备受关注
在抵达北京后的第一站——法国驻华大使馆,马克龙“开宗明义”地提到了此行一项重要目的:与中国对话,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
马克龙对在华法国人的讲话时坦言,针对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法方并不完全同意,且不是法方的备选项,但“它体现了中国承担责任和努力开辟一条通往和平之路的意愿”。他说,“与中国的对话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不能把与中国对话的独家权力“拱手相让”给俄罗斯等欧陆其他国家。
来访两周前,马克龙宣布,将邀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同访问中国。欧洲智库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冯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认为,此举表明马克龙重视强大而团结的欧盟,也有助于向北京发出欧洲团结的信息。“北京不希望进一步破坏与欧洲的关系,因为它把欧洲视为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和重要市场,不想被华盛顿取代。”冯儒莎说,“这对马克龙来说是一个机会。”
根据法国总统府此前放出的消息,马克龙计划与中国领导人会面,目的在于“找到一个空间,以便尝试对乌克兰人民有用的倡议,然后找到一种能够结束战争的解决方案”。
杨成玉认为,两位欧洲领导人此次来访,共同的优先事项是通过欧洲擅长的外交和政治手段去解决乌克兰问题。
“从中方立场来看,无论是《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还是此前中国对外的一系列宣示,中方的总体出发点也是通过外交和政治途径去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杨成玉进一步解释说,“欧洲人知道,在对俄罗斯、特别是对普京本人做工作方面,中国拥有唯一的身份优势。因此马克龙作为欧盟核心国家领导人,要协同作为欧盟机构代表的冯德莱恩,一起来华加强中欧间的共识,与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协调一致。”
4月6日,中法两国元首举行会谈,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中方强调,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一以贯之、清晰明确,核心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马克龙则介绍了法方看法,赞赏中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法方主张重启政治谈判,以外交手段解决危机,实现欧洲持久和平,希望同中方加强沟通,为和平做出共同努力。
当天还举行了中法欧三方会谈,以及中欧双边会晤。6日晚在欧盟驻华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冯德莱恩介绍说,中方领导人重申愿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与泽连斯基进行会谈,“这是一个积极因素”。
4月6日晚,冯德莱恩在欧盟驻华使馆召开记者会。
马克龙和冯德莱恩都敦促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若中国提供武器,将极大地损害中欧关系。”冯德莱恩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很大的责任,我们期待中国发挥作用,促进公正与和平,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后者是《联合国宪章》的基石之一。”
西方媒体对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华的关注点,大多也集中在乌克兰问题上。
“由于做出提高法国退休年龄的决定,马克龙在国内遭到接连不断的抗议。他曾多次试图说服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要在乌克兰穷追不舍地打下去,但遭到了拒绝。现在,马克龙转向中国。”《纽约时报》评论称,“这位法国领导人喜欢另辟蹊径走出困境。他似乎察觉到中国对普京的战争已足够地忧虑,让他能在外交上有所独创。”
两人来访前,国际舆论一度将中国抬高到“规则改变者”的高度。法国总统府的一位官员曾表示,鉴于与俄乌两国的密切关系,中国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甚至是唯一能对俄乌冲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国家。
杨成玉认为,这种表述并不过分,也不意味欧洲国家“要将中国绑在乌克兰这辆战车上”。
“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的背景下,欧洲整体处于战时状态,经济社会遭到很大冲击,因此,欧洲是推动俄乌和平最直接的利益攸关方。”杨成玉分析说,“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近年来我们逐渐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作为大国,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或是主导其解决。乌克兰危机尽管是局部军事冲突,但它背后是大国间的博弈与对抗,它导致的全球经济紊乱、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等连锁反应,也具有全球性影响。”
“中国也已做出政治宣示,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乌克兰危机。这一倡议,以及建立欧洲安全框架的主张,是中法欧三方都赞同的。”杨成玉说。
有分析称,目前各方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停火的具体条件和方式上。
4月7日晚,中法两国在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支持一切在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基础上恢复乌克兰和平的努力;双方反对针对核电站和其他和平核设施的武装攻击,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促进和平核设施的安全安保发挥建设性作用,包括为保障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安保所作出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龙出发前往中国前与美国总统拜登通了电话,据法国总统府的声明,两人在通话中“提到了他们与中国接触的共同意愿,以加速结束乌克兰危机,并参与建设该地区的可持续和平”。声明还提到,马克龙和拜登都希望中国能够推动全球“南北合作”,以及为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制定共同议程。
而在3月3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接受了《纽约时报》专访。被问及中俄友谊“无上限”的表述时,他说,“无上限”只是一种比喻。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
傅聪说,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也并不承认其吞并乌克兰领土的行为,包括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他表示,之所以没有谴责“入侵”,是因为中国能够理解俄罗斯关于防御北约入侵的主张,也因为中国政府相信,比起西方领导人的说法,“战争的根源要复杂得多”。
傅聪还强调,在传统外交格局上,“中国既是俄罗斯的朋友,也是乌克兰的朋友”;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不应成为中欧关系的转折点”,中欧关系也不能只通过乌克兰危机的“棱镜”来看待。
两人向对华脱钩说“不”
此次跟随马克龙访华的,还包括空中客车公司(Airbus)、法国电力集团(EDF)、LVMH、欧莱雅集团等诸多法国知名企业的约60名企业高管和负责人。外界认为,中法在航空航天、高铁以及核能等“老三样”领域,以及绿色能源转型上都有可挖掘的合作空间。
4月6日,法国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宣布,与中国签署了160架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总价值约200亿美元,并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将A320飞机的产能提高一倍。
空客A320飞机。
当天举行的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双方36家企业签署制造业、绿色、新能源、创新等领域18项合作协议。商务部欧洲司司长余元堂介绍,中法两国元首保持密切交往,为中法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五年来,中法贸易总额实现了从600亿美元到800亿美元的跨越。2022年,中欧合作克服多重不利影响,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8473亿美元;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新增对华投资121亿美元,大幅增长70%。
与马克龙相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行只在北京停留一天多,与中方的对话主要聚焦在地缘政治、市场竞争及经贸往来上。
她在3月底的一次讲话中表达了一如既往的对华强硬立场,公开渲染了台海局势不稳定可能导致的“全球威胁”,但同时指出,不能与中国脱钩,而是要“去风险化(de-risking)”。冯德莱恩说,“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利益。我们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我们的响应也不能是非黑即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去风险上——而不是脱钩。”
那次讲话中,冯德莱恩举例称,在重要战略物资上,欧盟过于依赖单一供应商——中国,比如电动汽车电池所需要的矿产,欧盟98%的稀土、93%的镁和97%的锂都来自中国,而随着绿色能源转型的推进,到2050年欧盟的锂需求量将增加到目前的17倍。
冯德莱恩所谓“去风险化”的表述,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马克龙的响应,但后者也有自己的阐释。4月5日,马克龙同在华法国人群体讲话时说,即便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不太平衡,欧洲也要保持这种经贸联系,“我们需要降低本国行业的风险,但不是说我们要(和中国)划清界限、自我孤立”。
马克龙还说,欧洲必须在“战略自主”上走得更远,“欧洲要认定,当它做出选择时,无需依赖于其他方面所做出的‘治外法权’选择。欧洲可以走自己的道路”。
4月7日,习近平在会见冯德莱恩时着重指出,“中欧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正确的相互认知,避免误解误判”;“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独立自主、相互尊重、互利合作”以及“中国同任何国家发展双边关系都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欧盟委员会着眼欧盟根本和长远利益,从中欧关系大局出发,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两位领导人访华基调的差异,让外界对此访更加关注。4月6日晚在欧盟驻华代表处举办的记者会上,约有70-80家中外媒体前来围观。冯德莱恩回应记者提问时称,她与中国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分别谈及了中欧贸易中“硬币的另一面”,即许多商品和服务上(欧盟与中国)存在巨大逆差。她也承认,这种问题难以通过领导人对话来解决,但未来可以通过商界高级别对话来沟通。
针对2021年遭到欧洲议会冻结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冯德莱恩称,“过去几年间,在华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环境有所恶化,意味着欧方将面临不公平竞争,目前仍需重新评估其内容。”
杨成玉认为,CAI批准程序被冻结至今,之所以难以恢复,是因为中欧还处于双向制裁状态,制裁建立容易、解除难。
有分析指出,欧洲议会本就是欧盟内部对华立场最为强硬的机构,若不能提升高度、更全面看待中欧关系中的一些分歧,欧洲议会难有动力去解除制裁,恢复CAI批准进程也就无从谈起。
欧洲议会。
傅聪此前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也指出,中方的提议是双方同时解除制裁,消除批准这项协定的政治阻碍。“我们确实希望政治家们,特别是欧盟领导层,能够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政治力量来推动该协定批准。”
杨成玉认为,此次马克龙与冯德莱恩来访,整体氛围非常积极。“之前欧洲存在一些声音,呼吁要减少对华依赖、要将供应链来源多元化等。尤其在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中欧间存在制度性叙事的分歧有所上升,加剧欧洲对华政策偏向负面的风险。此次两人访华也是向外界发出声音,即不搞脱钩、断链,要对话。”
他还提到,此访促成的企业务实合作,意味着动荡的世界里中欧两大市场仍在“相向而行”,而非进一步脱钩,这种趋势令人鼓舞,“这无论是对双方自身,还是对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看法
1、网友水滴渊源:过不了两天,态度就又变了,别太当回事儿。
2、网友基里聊基:中欧关系稳了?欧洲国家的政客常常翻脸比翻书还快
3、网友心中有海便是春天:有美国在中欧关系不会稳定,未来的几十年里。最多是商业互利
4、网友黄尔西9527:中方立场坚定不变
5、网友不服老的苗条淑女:看起来中国与欧洲的关系走向积极的态度,但是法国不代表欧洲
6、网友心潮wy:文不对题
7、网友阿夏795:欧盟丐帮帮主和法国分舵舵主上中国要饭来~ 给点吧,请多给点吧~[泪奔]
8、网友乌卡卡ukaka:做梦吧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