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财经网

本科生正成为求职市场最尴尬的存在

来源:DT财经 时间:2024-09-17 03:44 阅读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文 字:菜乙己、编 辑:王朝靖、设 计:戚桐珲、运 营:苏洪锐、监 制:唐也钦。

这个刚刚过去的春天,孔乙己在互联网上"还魂复生":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这样的“孔乙己文学”,透露的是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的困惑: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在逐步崩塌——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答案显而易见:读书的人多了。从2000年初到2022年,高校毕业生增长了十倍有余。高学历者比比皆是,有限的职位和资源自然变得更加紧俏,于是造成了大面积的学历贬值。

而今年夏天,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全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在流行读书改变命运的2000年,这个数字还是95万。

与此同时,今年三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16-24岁青年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19.6%,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与去年七月出现的最高失业率(19.9%)几乎持平。

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现状如何?他们的偏好、心态、选择又与往届有什么不同?对此,DT财经做了以下观察与分析:

这届大学生,正面对着怎样的就业现状?

去年毕业季的艰难,许多人还记忆犹新: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2022年4月30日,单单是A股上市企业中公布了人员变动的公司,就裁撤了将近91万人。

今年的毕业季,也并不容易:

实习了好几个月,已经谈好的转正HC(headcount)说没就没;过了初面等待终面,却被HR通知岗位取消;甚至已经收到offer,拒掉了其他公司,却在最后一刻被撤回offer……这样的情形,在2023届毕业生的求职路上,比比皆是。

不过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对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群体而言,困境的程度稍有不同。

本科生的处境最为尴尬:对学历门槛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往往不如硕博生吃香;对实际操作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又没有大专生来得技能对口。

因此,夹缝生存的本科生,获得Offer的比例同时低于硕博和大专毕业生。

本科生难找工作,也是人才市场供需错配的具体体现:白领工作供大于需,导致学历内卷;而蓝领工作需求旺盛,却供给不足。这也就造成了本科生两头不讨好的现状。

同时,本科生内部也有一条明晰的鄙视链:双一流>普通一本>普通二本。处在夹缝中的夹缝里,二本毕业生也是收获Offer比例最少的应届毕业生群体。

不仅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处境不同,女性和男性的就业处境也有很大区别: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截至四月,男性获得offer的比例整体高于女性,且学历越高,两者差值越大。两性就业难度差异的背后,是仍待改进的社会现状:

一方面,目前仍然有大量行业和岗位偏向招收男性,招聘过程中对女性婚姻和生育状况的歧视也仍旧存在。这不仅影响offer获得比例,在薪资上也造成了长期的性别差异: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男性平均薪酬比女性平均薪酬高出2087元。

另一方面,也因为教育系统和社会环境改变缓慢,目前女性在人文学科类专业中的占比仍然很高,而在理工科专业中占比则明显更低(例如,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华东师范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女生占比66.4%,而在武汉理工大学同届毕业生中,女生只占了30.8%)。而人文学科的就业率与毕业薪酬,也可想而知地在所有学科中垫底。

据麦可思《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统计,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平均起薪最高的专业TOP10,无一例外都是工科专业。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截至四月,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人文学科毕业生的offer进展最慢,只有41.3%获得了offer,排在工学、经管、理学、语言类、医学之后,与offer进展最高的工学(56.9%)相差超过十五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什么变化?

人文科目的衰败,似乎已经是个既定现实。因此,文转码意向高涨,多少是意料之中:在豆瓣,专门的“转码”相关小组就有五个;小红书上,近半年内“转码”相关笔记达到3970篇。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中,也有超过八成非数字专业毕业生,对转向数字专业深造表达了兴趣,但其中大部分(67%)都因为没有基础、阻力太大而无法实践。

当然,焦虑的不止人文学科毕业生。总体来说,有66.7%的毕业生都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学历越高的毕业生反而越焦虑:79%的硕博毕业生对求职感到急切。

硕博毕业生的焦虑心态,也转换到了行为上,将近一半人都会投递50份以上的简历。而这个比例在总体毕业生群体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处在学历鄙视链低端的毕业生,觉得就算有机会也轮不到自己,更容易选择彻底躺平;而高学历的硕博毕业生,对找到理想工作仍有一丝希望,于是更挣扎、也更焦虑。

但同时,即便是硕博毕业生,也在调整自己的期望。

2023年,比起北上广这样的传统一线城市,更多的硕博毕业生把希望放在了新一线城市(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期望在新一线找到工作的硕博毕业生,从2022届的30%上涨到了40.5%,而期望一线的持平在30%左右)。

比起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有更多的人才政策优惠,生活压力也更小: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到杭州生活,她甚至不需要先找到工作,就可以直接落户杭州。并且在找到工作后,可以领取1万元的生活和补贴,并持续三年领取每年1万元的租房补贴。学历越高,补贴金额也越大;

但在北京,只有少数高精尖人才、或进入重要岗位的毕业生,才有资格作为应届生申请落户,对大多数人而言,即便北漂多年,也很难拿到一个户口。

或许一线城市有更多大公司和大平台的机会,但对于很多维持生计都困难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落到实处的薪酬福利(69.3%),以及稳定生活(40.7%)的基本保障才是他们看重的。

在他们眼中,“能够学习新东西”(25.2%)、“兴趣至上”(8.3%)这些因素在求职时已经越来越无关紧要。

就业环境的艰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届毕业生的偏好。但同时,这样的考虑,也是后疫情时代下,年轻人全新价值观的体现:根据DT财经《2022年疫情影响报告》,“大城市”、“成功”、“大厂”、“大公司”、“努力/事业”在年轻人心中的重要性在疫情后都有明显的下降。

而心态上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心态转变下,大学生就业方向有哪些新趋势?

虽然单位就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去向的大头,但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相比往届,单位就业的比例又上涨了7.2个百分点。相应的,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18.6%下降到了13.3%。

暂无具体就业打算的毕业生比例也上涨了3个百分点(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并不包含在内)。

在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前,求稳是主旋律。

而最稳不过体制内。但如今,考公的独木桥也在变得越来越窄:2023年国考总报名人数突破250万,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达到了近十年之最,资格过审平均竞争比为60.5:1,最大竞争比超5800:1。

激烈的竞争,以及各地公务员大幅减薪的现状,也让更多毕业生转向了处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国企:相对民企,国企有更高的稳定性和保障;但相对体制内,国企的进入门槛又相对低一些——但也低不到哪儿去:

2023届毕业生中,有将近一半期望进入国企,这个比例相比往届稳步增长。可想而知,今年想要进入国企的应届生,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与此同时,民企的吸引力正在持续下降。尤其是房地产、文化传媒等下行行业,期望进入的毕业生比例都明显减少。

虽然短期内,大厂裁员、降薪不断,但互联网仍然是薪资与前景最看好的行业,应届生对IT行业的期望也相对稍有回暖。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今年开始的经济复苏,想进入制造业的毕业生也有比较明显的增长。政策利好下,也有更多毕业生对环保行业产生兴趣。

第一轮春招已经进入尾声,但还有一半应届生没有拿到offer。焦虑想必难免,互助、倾诉也许能对减轻压力有稍许帮助。另外,退一步了解市场局面,不一味地责怪自己,也同样重要。

网友看法

1、网友难人不搞笑:为什么要学习 13亿网红 人人带货 多好

2、网友ee老师傅:建议研究生上面再增设一个学位,比如叫研究员,学制五年[捂脸]

3、网友喜欢炒股的浣熊:现在学校教的东西和工作中需要的东西已经严重脱节了,另外国家为了暂缓就业盲目扩招,现在恶果已经非常明显了,我的策略是让孩子自由发挥,一本二本坚决不读了,早点出来先就业,再择业

4、网友天堂不见得好:大学生就业难不是现在开始的,大学扩招后就是年年难了,2020年疫情后尤其难。有一个高职学校的分院全员抓就业,不是光喊口号,而是教职工人人落任务,并不是让教职工去找工作,教职工也没这个力度,是让教职工去跟踪学生,帮助分析、推动、协助就业,避免懒就业,这个分院开设的专业不是最好就业的专业,但经过“精心”的操作,20、21年就业率100%,22年就业率95%。

5、网友许晓明9:随着时代进步,全民大学时代来临,以往考上大中专就政府负责安排工作时代结束,学历贬值已是事实,新时代要求年轻人既要有高学历,还要掌握一定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找工作较理想工作,这是社会进步,历史必然,符合社会发展,以往单靠文凭时代就能在社会上混日子时代已结束。时代对年轻学子提出更加严格要求,既要有文凭,还有技能。

6、网友宝儿:难找工作是针对普通老百姓,周围眼见的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早就内定了

7、网友只有明天:辛巴的文凭是博士后吧

8、网友骑行者王三:大学生的确越来越多。但社会确没有做好迎接这些大学生就业的准备,我们中国14亿人口。我们的市场很大。按道理来说,容纳这点大学生是问题不大。我们各行业的企业到底有多少。人均企业数应该在什么数量上。这些我认为都应该深思。

9、网友平淡乃福h0XG: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出现了很大问题,学校和幼儿园没有或很少有手工制作课,劳动课和实验课,孩子们只是读死书,死读书,刷考题还不爱劳动,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孩子们不光缺乏创造发明能力,身体素质也普遍不好,甚至一些孩子还出现了心里健康问题。手工制作课,劳动课和实验课对孩子太重要了,它们不仅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还能够避免或减少孩子们出现身心健康问题!而许多大学的教育普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的内容要么很过时,要么太水,要么太理论化,很缺乏实际的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的教育与社会脱节,造成了毕业即失业!希望国家的有关部门重视这些问题!

10、网友经典00071:清北的孩子试试[笑哭]

11、网友零度不是水军:因为理想的工作都有人占着,且不愿意退下来,从老大开始

12、网友敏锐光束Ty: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太多太烂,没有等级分层。招生比原来1%,扩招到80%,满街大学生,研究生,你说企业要怎么选才?无非是让学校多收点钱。

13、网友无忧的雪碧uo:难找工作,是难找体制内的工作。

14、网友剑静潇:一个孔乙己脱不下长衫是他自己的事,这么孔乙己脱不下长衫是社会的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不应该培养这么多的孔乙己![灵光一闪]

15、网友梁Sire:人人都成了大学生,失业率却大幅上升,说明了什么?

16、网友婉琳2019:本科生的处境最为尴尬:对学历门槛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往往不如硕博生吃香;对实际操作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又没有大专生来得技能对口。唉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