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财经

立冬有何来历

来源:微观魏县 时间:2024-11-22 00:59 阅读

2024年11月7日(阴历10月初七)就立冬了,那什么是立冬?立冬有何来历?有啥习俗以及如何养生?在此顿悟阁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立冬的小知识,供大家分享。

一.立冬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一般从每年11月7日或8日开始。

其实立冬这个节气,不是随意定的,是古人根据天文气象观测与生活经验,以太阳历中的节气划分冬天到来。

《孝经纬》记载“斗柄指向西北居乾位,太阳黄经达225°”为立冬之日。

“立,建始也”,古人把这一天作为冬季之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二.立冬三物候

古代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每个“候”对应了辨识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动的现象,称为“物候”。

古代二十四节气的一些特征,主要是根据黄河流域的情况编写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是说,立冬水逐渐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一种野鸡类的大鸟飞进海里变成了大蛤。当然,不是雉到立冬后就变成了大蛤,是古人当时局限于观察经验知识而得出的错误结论。

立冬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日平均气温连续稳定会降到10℃以下,北方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当然,各地气候差异大,进入冬季的时间差异也很大。南方地区,还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

三.立冬的习俗

古代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立冬是重要的节日,形成了一些重要习俗,如祭冬,目前流传的有这些习俗。

(一)补冬

冬季是一年天气最寒冷的季节,古人为了适应寒冷的天气,抵御寒冬,每到立冬节气,古人就会“补冬”,炖一些鸡鸭羊肉,加上一些药材,给身体“进补”,以增强体质。

这个习俗流传至今,在我国南方特盛行喝羊肉汤,有“一年不如一年暖”的说法。喝羊肉汤其实是为了补充体力、抵御寒冷。

(二)吃饺子

立冬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因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饺子跟耳朵长得很像,因此立冬吃饺子,是提醒亲人,冬天天凉,要注意耳朵的保暖。

(三)吃甘蔗

南方的民间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时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四)冬泳

冬泳始于古代渔猎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周,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得到许多游泳者的喜爱,是冬泳人最喜爱的健身方式,人们通过冬泳来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增强遇寒的能力。

在中国一些地方还有祭祖、设宴的习俗。

三.立冬养生

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寒气进入,人就容易腰膝冷痛,易感风寒。老话常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冬季注意养生很重要。立冬养生,做好以下几点,可助健康过冬。

(一)注意保暖

冬季防寒保暖非常重要,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与“保暖”。尤其要注意颈、足、腹、背、腰、关节等部位的保暖。

秋冬季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注意颈部保暖,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二)注意饮食

在饮食上要“温补”,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等,还可多吃桂圆、胡桃肉、核桃、栗子、大枣、山药、木耳等;少食生冷凉性食物,如螃蟹、海虾、西瓜等。

此外,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

(三)注意运动

冬季锻炼,不宜太过激烈,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进行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

晨练时间宜迟不宜早,秋冬交替,需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 。

来源:网络

网友看法

1、网友东方红曰升空:https://m.toutiao.com/is/iA1GpEXk/?= 东方红曰升空:自大的布林肯教导马来西亚怎么搞外交,碰一鼻子灰 - 今日头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