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财经

无需出国门 中国科学家助缅地震救援

来源:果壳 时间:2025-04-01 19:28 阅读

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尽管灾害发生在遥远的异国,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在互联网上关心着缅甸的灾情和救援。

3月29日,中国救援队、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深圳公益救援队、中国蓝天救援队等组织出发挺进灾区,为地震救援提供切实的帮助。

3月29日,中国救援队在北京集结准备出发丨新华社记者 才扬

还有一些同胞虽没有身赴灾区,同样用自己的方式向灾区伸出援手。我们的朋友小寞就是其中一员。在小寞忙碌的间隙,我们采访到了她。

Q

你的工作是什么?

我在一个致力于科技减灾的国际科学大计划中任职科学主管,同时也是国内一家专门提供灾害信息服务的社会组织志愿者,总的来说算是防灾减灾工作者吧。

这次缅甸地震,我主要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比如协助国内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行动者收集、分析、发布信息,包括卫星数据、灾害损失信息和人道主义行动建议。另外,我也为国内社会救援力量出境参与国际援助提供国际协作方面的支持。

3月29日,中国救援队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丨新华社记者 才扬

Q

你提到协助国内科学家发布卫星数据,为什么需要我国的卫星数据呢?

我国的卫星技术全球领先,类别全面,数量也多,在缅甸地震这种应急响应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比如我国的高分系列卫星可以提供精度在分米甚至厘米级别的数据,风云卫星可以提供气象灾害的相关数据,北斗卫星还可以为搜救提供精准定位和导航,搭载了多光谱传感器的卫星可针对不同灾害类别和地物类型提供相应数据等等。

高分一号拍摄的三江平原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技术优势之外,我们在应急响应机制上也挺全面的。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机构,可以在数小时内启动卫星调度,快速获得灾情信息。

这些技术和机制都是缅甸灾区尚不具备、但急需的。

Q

这几天来,我国的卫星数据为缅甸地震具体提供了哪些帮助呢?

我挑一个说吧。

地震发生当天,我们与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合作,向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UNOCHA)提交了地震后第一份卫星数据报告,展示了震区在地震前最近一期的夜间灯光卫星数据——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这里原本人口分布和活动情况。

3月29日,我们的卫星进行了过境拍摄,结合其他卫星数据就可以得到震后数据,以评估损失、精准救援。

2023年,我国卫星监测到的利比亚洪涝灾区夜间灯光影像丨unosat.org/products/3678

Q

用我国的卫星数据支持国外救援工作,有先例吗?

有啊!

比如2019年3月,伊朗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当时中国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就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调动了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吉林一号等7颗高分辨率卫星,对受灾地区进行观测并且提供了灾前灾后的遥感数据。

多说一句哈,这是当时国际上第一个针对此事件的数据应急活动。

2019年伊朗地区洪涝淹没范围信息专题图丨吉林一号卫星

Q

你还提到工作内容之一是协助国内科学家发布人道主义行动建议。“人道主义行动”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到,它具体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人道主义行动就是在危机、灾害等情况下,为受影响的人提供紧急援助的行动。

具体来说的话,我们的人道主义行动包括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最紧迫的救助,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比如搜救、紧急医疗、给灾区供应食物、水等基本生活物资;然后就要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建立避难所,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简单的厕所和洗浴设施、发放衣物等。

地震对缅甸中部曼德勒地区的建筑造成严重破坏,灾民急需避难所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说起来,避难所的建设还要考虑很多事情。灾民里有孩子吧?那得给孩子们设置临时学校,不能因为地震就不念书了;灾民里也有孕妇、病人等,也得为他们准备相对应的医疗护理服务。

3月28日,受灾民众在缅甸内比都接受救治丨新华社

还有,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大量人群在简陋环境中聚集确实容易导致疾病流行,对于灾民来说是雪上加霜,所以疾病预防措施是必要的,包括对临时避难所进行清洁、消毒、灭虫,以及疫苗接种和心理支持。

2025年1月,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的震后消杀工作丨中新网 江措

灾害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暂时安顿好灾民后,人道主义行动还需要恢复受损的道路、电力、通信等设施,让灾区能够继续运转;在灾情稳定后,给灾区提供现金援助、给灾民提供就业支持,也是人道主义行动的长期任务。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大国,在各种灾难的历练下,也算有了比较丰富的行动经验,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到缅甸的受灾群众。

Q

地震已经发生了3天,这几天你的工作内容会有所不同吗?

灾难紧急灾情多变,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都不一样。

灾害发生当天晚上,缅甸政府呼吁国际人道援助,我国已派出多个救援队伍奔向缅甸;

灾害发生第二天,我所在的组织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跟踪实时国际灾害协调平台的信息,同步给作业中的我国救援队伍,也在平台上登记我们队伍的行动内容,也就是对齐信息嘛;二是通过互联网、缅甸当地华人社群、社会组织网络等渠道,搜集整合震区人道主义需求信息,看看当地民众需要什么,为我国救援力量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建议。

接下来在获取到震后卫星影像后,我们会快速投入灾情分析评估的工作中。

Q

听起来你参与过不少国际救援活动,那这次对缅甸的救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当然有,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缅甸的武装冲突形式非常严峻,而且震中周边是近期冲突时间的高发地区,本来就有大量流离失所的人口,地震之后情况更加混乱。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武装冲突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救援难度:武装团体占领区交错分布,使救援信息和物资都难以顺利流动;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因冲突损毁或停运,国际救援力量很难进入;救援用的粮食、医疗物资等,可能被武装团体封锁或利用;救援人员还需要在多个武装力量之间保持中立,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安全。

2021年,缅甸抗议者使用自制武器抵抗政府军丨THE NEW YORK TIMES

Q

我国云南也受到了地震影响,你们会向云南实施救援吗?

云南省,尤其是与缅甸接壤地区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看新闻有不少房屋受损的情况。

云南的应急响应工作已经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迅速有序展开了,我所在的两家机构不直接参与国内的救援,不过在有需要时,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提供信息支持。希望无论身在国内还是海外的中国人,都能平安度过这场灾害。

参考文献

[1]https://shimo.im/docs/DxBCEccJWnGJgXaK

[2]https://reliefweb.int/node/4142691

[3]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6807199/content.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作者:小寞

编辑:李小葵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网友看法

1、网友Jufddd:无需出,还能接电话

2、网友乐啦啦888:过去会不会被割腰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