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财经

濮存昕震撼朗诵交响乐版琵琶行

来源:艺述史 时间:2024-11-25 06:18 阅读

今年春节档期,电影《满江红》火了。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一群人为了一句话、一首词做了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就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伴随着儿时稚嫩的朗读声根植在了灵魂深处一样。

几句唐诗,贯穿了我们的一生,这也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很多电影上纲上线时,很多书画被受质疑时,唐诗依然热火朝天,千百年前和千百年后的今天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也是出乎意料的、后知后觉的。

心灵的触碰

台湾学者蒋勋曾在他的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父亲让他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背的滚瓜烂熟,但不理解它的意思。稍微长大一点后,他用毛笔抄写过几遍,可依然懵懵懂懂。

他真正读懂这首诗,是从前往巴黎开始的。

那个时候交通还没现在这番便利,拨打长途电话也很贵,当蒋勋得知四年不能回家后心中百感交集。

有一年春天,他站在巴黎街头的树下,猛然一抬头,发现树上的花瓣都飘落了。

不知怎么,他就想起了那首《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半春不还家。”

一瞬间,一句诗词拉近了他与诗人的距离,他突然就懂了百年前张若虚的心境。真是“彼此,彼此啊”。

后来蒋勋还在他的著作《蒋勋说唐诗里》特意用了一个章节的字符来解读《春江花月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开始。

有人说,读唐诗就像是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的对话、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洗涤。

人生坎坎,寥寥数字足矣。

当你翻过千山万水,你会发现,你想要的某个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首唐诗里。

唐诗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生活节奏那么快,谁还会静下来读诗呢?读诗又有什么用?

什么“诗与远方”的说法看起来都不切实际,因为没有钱就没有诗也没有远方,这才是现实。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唐朝的诗词能发展到顶峰,还能流传至今生生不息呢?

据资料记载,光是有名有姓的唐代诗人就有三千多人,流传下来的唐诗更是数不胜数。

他们的诗词不是轻浮的,也不是脱离现实的,反而字字句句都跟吃穿住行有关。

男子看上邻家的女子,在信中写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夜晚下了一场大雪,树上挂满雪花,早上一看仿佛变了个世界,于是便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国人独特的浪漫,都是建立在比拟和韵律上的。

就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哪怕不懂它的意思,也会觉得朗朗上口甚是有趣。

唐代人爱诗,除了诗词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外,其实还有两点原因。

一,进士科考试要考诗赋

从唐玄宗开始,进士科考试要考诗赋,从现有资料来看,唐代应该是考一诗一赋,考官给定主题后,考生要当场写出十二言排律。

进士科考试是寒门弟子进入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所以整个社会都颇为重视,一旦考取,全家将会免除赋税,不仅衣食住行有了保障,名誉和地位也会油然而生。

难怪孟郊进士及第后写下了《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反观现代社会,诗词冷落萧条,人们宁愿编辑大段文字发朋友圈,也不愿静下心来自创一首诗词。

如果高考和中考都要求学生自作词,想必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二,统治者对诗词的重视

翻开《全唐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皇帝诗,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等写的诗。

唐朝诗词的兴起,与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服是不行的。

就拿李世民来说吧,《全唐诗》共收录了9首他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跟李白、杜甫、王维同一时代的唐玄宗也很爱读诗,虽然他的诗一般,但在诗词普及上,他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他的倡导下,盛唐的诗词可谓是“一览众山小”的局面。

其实总体来说,唐代无论是在经济、文化、历史哪个方面,都具备了更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条件。

这给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使唐诗宛如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如果你现在问我,高晓松曾经说过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到底现不现实?

我想我会告诉你一句说滥了的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而这些都是现实。

这句话放到唐诗上也无可厚非,因为读着读着就应了苏轼的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在气质,都是这么修炼来的。

但“天才少女”蒋方舟曾站出来反驳说:“我最讨厌的就是诗与远方”。

因为“眼前的苟且”和“诗与远方”无法共存,两者对比起来,前者往往更现实。

有网友针对此争议回应道:“是啊,如果没有诗,人们才会看清现实”。

因此高晓松的说辞,也曾被质疑为“片面之词”。

但其实诗词从未脱离现实,只是诗中的现实好像更美了一些而已。

腹有诗书气自华

比如当百花凋谢,与恋人分隔两地时,你可以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而不是说一句“我很想你”。

当看到苍茫大漠,我们可以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说一句“怎么全是沙子”。

当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以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而不是说一句“我很幸福”。

你看,诗词和现实并不冲突,只是比现实更为浪漫和含蓄罢了。

念着唐诗,一年、三年、数多年,你会发现,所有的人生经历和人生道理,早就出现在了曾经读过的唐诗里。

当然了,诗词不能提供解法,因为它是留白的,五言诗、七言诗、绝句等都是如此,但它蕴含的道理,却能帮我们找到一些安定平静的力量。

一次相聚、一场分离、一片沙漠都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它的浪漫,然后再把这份“粉红色”的礼物含蓄的送给读者,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便是诗词所在的意义。

我特别喜欢主持人董卿说过的一句话:

“就像有人问世界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马洛里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诗词也是如此,为什么要学诗,因为诗词就在那里,生生不息千年。”

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古典诗词在短视频上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除了高大上的交响乐之外,还有人用舞蹈、戏曲的方式去演绎。种种表达方式无不印证着:古典诗词是藏在每个国人精神深处的浪漫。

为了进一步拉近我们与诗人之间的距离,抖音于2023年2月5日晚上八点,联合西安交响乐团推出《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用唐诗为大家送去新春祝福。

这是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的新春企划。过去一年,该项目已经发布了250首唐诗的朗读、讲解短视频,累积播放量超过了1.4亿,颇受大家的喜爱。

这次就让我们跟随濮存昕、吴京安、关栋天等人一起走进音乐会,去享受诗词的震撼与烂漫,与古人来一次真正的“相逢”。

悲欢离合也好,荣辱辛甘也罢,聚在一起不就是体会人生百态的嘛!

#抖音推出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

网友看法

1、网友ad223:如果在你的生活里没有忧愁,不为生计奔波就有诗和远方

2、网友别具一格的麦琪:只要心中藏有美好,就一定有诗和远方,眼前的苟且人人有,诗和远方需要情怀,没有情怀就没有诗歌

3、网友饮酒思乡:过去没什么娱乐方式,没什么消遣的东西,只能点蜡烛读唐诗,现在自媒体这么发达,读唐诗的人寥寥无几。诗和远方有什么关系?我老感觉八竿打不着,诗跟文学有关系,远方应该跟钱有关系。[捂脸]

4、网友直爽远山2l:喜欢董卿主持的诗词比赛节目

5、网友奋发饺子K5:因为蒋方舟的心里只有现实,沒有理想,只有苟且,没有诗和远方

6、网友禅心一念666:高晓松的话并没有错,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是生活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种情形,关键是看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当你跨过了眼前的苟且这个艰难的时段,诗和远方就会向你招手,如果安于现状就永远没有诗和远方。

7、网友长天过大风:诗和远方算精神憧憬,眼前的苟且是烟火人间,不矛盾吧[尬笑]

8、网友松涛烟雨:诗无境,把远方与诗联系一起显得太牵强,只是表面看起来象诗的韵律

9、网友正义凛然喜鹊gz:为什么语文课不教诗词写作?应从学校抓起,高考考命题诗!诗词大会背诗词太无聊,为什么不写命题诗?

10、网友xkm:诗与远方,是闲遐之余的品赏,讲实际与求生存的层次是无须顾及的。

11、网友小牛牛160789614:高晓松演郑屠不用化妆

12、网友185951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3、网友星辰浩渺无垠: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14、网友废墟舞者:哪里有什么诗和远方?不过是装饰了的苟且罢了。

15、网友BJmob:高晓松先说了诗和远方,蒋方舟气得干瞪眼,一时不知说啥才好。

16、网友金戈铁马98:什么是好的生活 美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 什么是美 诗和远方 没有这个目标 挣再多的钱生活也是苟且

17、网友奔跑的鸟儿:有经济实力,才有远方!

18、网友微克2009: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烂俗一条街

19、网友武美工匠设计邱承钧:我最讨厌蒋……

20、网友自在乐山:不管高晓松说的是什么,公知帽子是摘不下来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