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巩俐夫妇出现在法国总统马克龙随行团的画面频上热搜。人们不禁问,巩俐的丈夫有何来头?实际上,雅尔是法国国宝级音乐大师,获得过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最高等骑士勋位,42年前就曾来华演出。
4月5日,巩俐坐着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专机抵达北京。她的丈夫让-米歇尔·雅尔走在前面,全程提着行李箱。
当晚,马克龙出席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幕式,巩俐和雅尔也现身观众席。
很多中国网友对巩俐很熟,对马克龙也不陌生,但对雅尔并不了解。
雅尔是法国国宝级音乐大师,获得过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最高等骑士勋位,42年前就曾来华演出,是马克龙此访随行人员中非常重要的一位文化界代表。
“雅尔多年来和中国交流频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者。面对中国4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雅尔的评价很高。”同济大学法语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岚表示。
和中国的深厚缘分
2019年,巩俐夫妇就开始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活动站台捧场。
先是这年3月底,马克龙在巴黎爱丽舍宫举行中法外交晚宴,巩俐和雅尔携手亮相↓↓
之后的11月初,马克龙访华期间举行午宴,他俩又受邀出席↓↓
其实,雅尔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因为巩俐,更因为他和中国由来已久的缘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雅尔就来过北京,受邀给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讲大师课。
“我去的时候带了两个音乐合成器,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很震撼。我也很震撼,因为当时很多人甚至趴在窗户外(听我讲课),大家都想参与这个非同寻常的时刻。”多年后,雅尔对那一幕仍然记忆犹新。
他还记得,当时有人对他说:“你不会说中文,但是你懂中国。”
1981年,雅尔在中国接连办了5场演奏会,2场在北京,3场在上海。
“这其实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牵线实现的。雅尔本人后来也一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慈善大使。”姚岚说。
雅尔由此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获准来华演出的西方音乐家之一。
他不止一次形容当时演出的感觉“像在月球一样”,很特别,留下了很多温暖的回忆——
他邀请了中国的音乐人来合作演出,共同演绎了一曲《渔舟唱晚》,因此感受到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
项目遇到不少困难,中国方面想方设法帮他解决,给了他最好的设备、最热烈的欢迎。他感慨说:“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我们都很开放,互相帮助。”
他走的时候,还将一辆中国产的摩托车带回了法国。“当时在法国,那是唯一一辆中国产的摩托车。”
而此时的雅尔不会想到,23年后再来中国演出,他又和摩托车发生了一段趣事。
2004年,为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雅尔受邀重返北京,参加中法文化年开幕式演出。在表演的后半段,他要从紫禁城快速赶到天安门。他说开车去,中方工作人员告诉他:“不行,上一次开车穿过天安门的人是末代皇帝,不能开车过去,要不我们骑摩托车过去吧。”
于是,一行人就骑着摩托车从紫禁城到了天安门。“那天还是直播,这个场景让我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非常疯狂。”雅尔说。
此后,他多次来到中国,惊讶于中国的发展速度,赞中国是“21世纪和未来的代表国家”。
“法国电子音乐教父”
雅尔和中国结缘,归根结底是因为音乐。
雅尔出生于1948年,父亲是一位电影配乐作曲家,成日忙于工作而忽略家人。后来,由于父母离婚,他开始跟着祖父生活——祖父是带他走进电子音乐世界的领路人。
十一二岁时,他收到了祖父送的一台二手录音机,于是每天拿着它待在阳台上,花几个小时记录街道上的声音。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地试着倒放磁带,“感觉像是一个外星人在和我说话”,从此沉迷于对各种音乐的探索。
不久之后,他开始和朋友们玩起了乐队,上世纪60年代后期还领导了一支朋克乐队。但在这个阶段,他的努力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直到1976年,他的专辑《oxygene》横空出世,在全球销量超过1800万张,他一下成了“法国电子音乐教父”。
但这时,雅尔和他的电子音乐离中国还很远。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选择主动融入世界,主要通过经济贸易活动加强了同西方国家的联系和往来。1980年10月,法国总统德斯坦访华,是中国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后接待的第一位西方大国元首,这一时期的中法关系以发展经贸合作为重点,而人文交流进展相对缓慢,还不具备成熟的交流机制。”姚岚介绍说。
随着局面逐渐打开,雅尔将全新的电子音乐带到了中国,让观众大开眼界。
雅尔喜欢“破纪录”。1979年,他在巴黎的一场表演吸引了百万观众,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1990年,同样是在巴黎,他的一场演出吸引了250万观众;1997年,他在莫斯科红场演出,观众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50万。
2016年,雅尔还和曝光“棱镜门”的斯诺登合作,共同录制了一首电子音乐《出口》,引起了不少关注。
不过,对许多年轻的中国网友而言,第一次听说雅尔的名字是在2019年,他和巩俐宣布结婚。
两人很少公开谈论爱情故事的细节。但雅尔曾透露说:“我们第一次相遇,就对彼此一见钟情,感觉已经相识很多年了。”
婚后,夫妻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西文明互通互鉴的典范
“中法两国的人文交流可以追溯到17世纪。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2004年,中法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姚岚介绍说。
早在1999年,中法就确定要互办文化年。
新时代以来,中法人文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
“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9月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正式启动。”姚岚说,“这一交流机制,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和地方合作等8个合作领域。随着这一‘高级机制’的建立,双方在各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被纳入到具备顶层制度设计的体系中。”
以人文交流的重点领域教育为例,近年来,中法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生交流、语言教学、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办学、教育督导等各个方面。
法国目前是与中国合作办学的第三大国,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占法国国际学生数量的第三位。
文化交流也是马克龙此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巩俐夫妇此次参加的‘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就脱胎于2003-2004中法文化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姚岚说。
本届“中法文化之春”将持续整个春夏,从4月到7月在中国20多个城市开展,涵盖音乐、戏剧、电影、美术等多个领域的60多个项目,包括演出、展览、文化论坛、电影周、青年交流等各类活动。
“2024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2019年发布的《中法关系行动计划》就提出了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的设想,终于即将实现。同时,2024年巴黎将举办奥运会,中法两国将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大力提升赛事筹办和竞技体育合作水平,续写两国体育交流佳话。”姚岚说,“相中法两国的人文交流是在不同层面上、多样性之间相互包容和和平共存的成功案例。”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上游新闻
责编 | 冷爽
编辑:冷爽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