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8月1日文章,原题:美国对中国去朋友化,每个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分析全球外交演讲的行家可能注意到,最近拜登政府在对华贸易立场上不断转变,从“脱钩”到“回岸”再到“友岸外包”乃至“去风险”。人们难免认为这只不过是又一次卖弄地缘政治术语,但它也可能暗示一种迟来的评估,即企图将中国排挤出国际贸易的想法并不现实。
首先,中国的出口总量并未从疫情后的高点回落。不仅如此,随着同期全球进口总量有所下降,这反而意味着中国增加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这与出口渗透率提高——即供应链向墨西哥和越南等国转移的“友岸外包”——有何关系?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远比以前更多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对美国更高的贸易顺差被它们对中国的更高贸易逆差所抵消。本应直接来自中国的商品却历经迂回曲折的昂贵耗时路线。
尽管(美国)“去风险”,但中国仍是产能和运能都绰绰有余的世界工厂和物流中枢,而越南和墨西哥的能力都捉襟见肘。这种“去风险”也增加了自身风险。作为(美国)供应链转移目的地的这些“朋友”,亦有自身的社会和地缘政治风险。而且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中国投资的重要性也在增加。
(一个国家的)政府在限制贸易时将资本分配给它所选择的“赢家”,这种做法通常没什么好结果。从德国对磁悬浮列车的投资到北爱尔兰试图成为汽车之都的失败,都是证据。
决策者能否再次通过开放贸易并放弃限制性政策来提升效率和增长?还是变本加厉地保护本国岗位免受外国竞争?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成为决定世界是否将陷入更低增长和更高通胀的关键因素。(作者格温·贝尔,丁玎译)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