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3日,中印两国领导人在金砖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见。会见中,对于中印近期就解决边境地区有关问题取得重要进展,两位领导人予以积极评价。
第二天,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印军队是否已开始从中印边境喜马拉雅附近撤退?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回应,根据中印近期就边境有关问题达成的解决方案,双方的一线部队正在开展相关的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中印这一轮的边境问题起始于2020年,印军开始在中印边界西段频频蓄意发动挑衅行动后,中印关系就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
||中印边境喀喇昆仑山
随着解决方案的达成,这无疑是中印关系中一个积极的转折点。
谭主了解到,这次中印达成的解决方案是一揽子方案,主要解决的是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巡逻问题。
这样的谈判结果是如何实现的,意味着什么?
||中印边境喀喇昆仑山
我们从中方的行动说起。
过去四年,中方一直强调,中方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方坚持认为中印边界问题应该与双边关系分开处理,二者并行不悖。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方案最终顺利达成,离不开中印双方四年间的密集谈判。中印之间有两个谈判机制,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中印军长级会谈。2020年以来,这两个谈判机制分别都举行了20次左右的会议,几乎是每两个月就谈一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蓝建学告诉谭主:
这两项机制形成了有效的协调配合。
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谈判由两国外交部门主导,核心任务是处理涉及中印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边境事务。
中印军长级会谈由两国军方主导,主要着眼于解决彼此关切的边境现地问题,比如,如何推动一线部队脱离接触、探讨解决剩余问题的方案等,以实现边境局势管控。
这两大机制聚焦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不同层面,最终目的都是和平解决争端,让中印关系从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事件中逐渐走出来,实现双边关系转圜。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中印在边境地区的巡逻问题,不影响各自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在这个过程中,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从来没有变过。
2020年至2021年,印度媒体经常提到,虽然中印之间发生了边境对峙,但印度方面乐观地认为,不久后双方就会脱离接触。这背后,是印方误认为中方会让步。但随着解放军始终坚守在中印边境前线,逐渐,印度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告诉谭主:
中方打破了印方对于我们会对领土边界问题退让的幻想,等于是我们重新塑造了中印两军在边境互动的规则,这是中印谈判得以推进下去的基础。
而谈判出现转折性进展的节点,可以从习近平主席去年对莫迪的一句话中看到:
双方应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妥善处理边界问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在今年7月,中印外长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会见,通过高层互动,中印双方明确了希望尽快解决边境问题的共识。
谈判,有了加速的动力。就在这次中印领导人会见之前,中印就边境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得以顺利达成。
另一方面,纵观整个谈判的过程,印度方面的态度也在改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和谭主分享了一个细节:
关于中印边境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印度方面首先是由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出来宣布消息,称中印双边就边境的巡逻问题达成一致方案。随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才再出来发声。
印度外交秘书是印度外交系统的特殊职务,与外交部长级别基本相当。唐勇胜此前做过驻华大使,对中国比较了解,在今年7月刚刚被莫迪提拔为外交秘书。相比之下,苏杰生在印度则相对“亲美”。此前印度一直坚持所谓中印边境“回到2020年之前的状态”,就是苏杰生提出来的,这其实是给中印关系挖了一个坑。
也就是说,通过人事调整等方式,印度方面正在打通其对华政策中的堵点。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变化,不止关乎于边境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影响着更广泛的中印关系。
刘宗义告诉谭主:
原本,印方单方面要求按印度的主张解决中印边境的有关问题,并将此作为开启其他中印合作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印方对中方采取了很多打压和限制的措施,中方予以了坚决反制,这导致过去四年间中印关系更是不断出现波折。
而随着印度的妥协,中印关系的改善,在其他领域也已经很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刘宗义告诉谭主:
去年11月和今年4月,我两次到印度访问,其中第一次是受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的智库,印度基金会的邀请。到了第二次,办理签证的过程非常快,印度希望向我们传递信号,希望可以改善中印两国关系,加强两国人文交流。
那么,为什么印度如此希望和中国改善关系?
可以从印度内部同时还在发生的另一个变化说起。
今年7月,印度最高经济顾问坦言印度需要吸引中国企业。印度国家安全官员大约在同一时间也开始改变立场,建议各部门对更多投资建议采取“积极态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胡仕胜告诉谭主:
过去四年,印度一度试图推行“去中国化”,与中方脱钩去施行产业兴国的战略方针,并寄希望于通过利用中美博弈,攫取战略优势。
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由于过去中印的紧张关系,印度丧失了与中国的制造业和产业链方面合作的机会,这其实不利于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显示自身的经济吸引力。
也就是说,远离中国带来的现实后果,已经摆在了印度面前。
现在,印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印度在对华关系上作出调整,顺应其国内的呼声,适逢其时。
这次双方边界问题的进展,也说明,印度国内对华友好的力量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了上风。
作为印度总理,莫迪的身后同样是一个人口超过14亿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所以印度面临的发展问题,其实跟中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实现人口大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蓝建学告诉谭主:
可以看到,印度的调整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或者机会主义的,也有战略层面的,印度开始意识到,与中方对抗下去,对它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回旋空间是不利的。
也因此,我倾向认为印方这次与中方互谅互让达成共识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未来可以继续观察印度落实两国解决方案上的实际表现,期待中印关系的长期发展。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这次的中印两国领导人会见所说,中印关系本质是两个14亿多人口的相邻发展中大国如何相处的问题。发展是中印两国当前最大的“公约数”。
印度,现在既然领悟到这个“公约数”的意义,就应该坚持将这个“公约数”做大、做实。
网友看法
1、网友爱吃烤肠的小女孩:我看完了。内容细节还是没说[大笑][大笑]
2、网友豁达溪流g1:印度改变策略,准备再忽悠一批中国企业资金过去再收割。
3、网友wawapaopao:也没说清到底达成什么方案!
4、网友春天129862696:没有说明白,到底是中国做出重大让步还是印度做出重大让步。
5、网友拾光叔叔:在当前中美对抗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我们在对印度方面应“韬光养晦”,保持战略定力,方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稳操胜券!!![火炬][火炬][火炬]
6、网友新罗节度使:印度人没信用,中国军队后撤,小心印度军队会趁机占领,蚕食中国领土,这是印度惯用手法。加勒万河谷冲突就是白天谈好双方后撤脱离接触,中国军队后撤了,印度军队晚上就摸过来了。
7、网友江南:印度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守信誉的国家之一,在手信誉这一点上,美日韩这些国家都比阿三好太多!其原因也很简单,印度以总理为首,但是其他党派老是是给执政党出难题,抽他们的后腿这是最常见的!意见不统一、统一难长久。这是印度不守信誉的根源!
8、网友天真无量:印度就是被美国指使下拉扯中国的边境,然后分散精力,中东问题才是中国的问题,印度算个鸟,就算他沾到什么东西,最后他都要吐出来
9、网友马耳他鹰:不要在任何时候低估印度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