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学院校区
记者丨何己派 徐秋芳 编辑丨陈晓平
头部的民办高校,很有韧性。
11月28日,中教控股发布年度业绩(截至2022年8月31日),营收47.6亿元,净利润19.36亿元,利润率达到40%,且净利增加了3成。
中教的操盘者们,运营着14所民办高校及职业院校,其中2所在海外,2021/2022财年,在校学生人数高达30.45万人。
按在校生人数计,中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上市高教集团,有人戏称其为“三本之王”。
这样庞大的教育集团,掌舵者是于、谢两个低调的教育家族,两家的股比、职位、待遇的分配上,几乎完全平等,他们友好合作了15年。
高歌猛进
超30万的在校生人数,什么概念?
这个规模,大体是清华大学的5倍多(在校生5.7万余人),北大的7.5倍(约4万人),高校巨无霸郑州大学的4倍多(7万余人)。
这样的体量,中教规模依然在高速膨胀。
据11月初披露的2022/23学年新生数量,新学年的注册新生人数为7.1万人,同比增长48%,再创新高;招生指标利用率为90.3%,较上年的80.3%提升10%。
招收的新生,近半读的是本科。
中教主营三块业务: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
其中,高职部分贡献八成,一年收入39.3亿元,扩大高职生规模,叠加学费增长,其增幅达到42.5%。
两大家族共同运营14所学校,8所是高职院校,最新并表的是成都锦城学院,其在中国民办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6000余人。
高教办学门槛高,头部玩家强者恒强。
2017年,中教控股在香港上市,由于果、谢可滔各持股37.13%。其后,两家一路并购,一度以每年2-3宗的节奏,急速扩张其教育版图。
三年多的时间内,国内学校数从3所增长到12所,学生人数从8万人增长到27万人。
期间,中教的操盘者们,不断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IPO加上三轮配股,累计获得超过80亿港币的资金,用于扩充其网络。
过去两年,并购步伐才有所放缓,最新一宗为2022年7月,收购了悉尼的职业教育学校“澳大利亚商业学院(AAC)”,规模相对较小,更多转向内生增长。
其一手稳步提价,每年适时调整课程学费,上涨幅度控制在0%-30%;一手扩大校区,为学额增长预留空间。
例如,旗下的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分三期推进肇庆新校区的建设,一期竣工入住师生约6000人,二期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将新增入住师生约9000人,三期刚收购372亩的地块。
过去一个财年,中教控股毛利率约为58%,堪比卖水的农夫山泉。
两家共治
“三本之王”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1999年,于果在江西成立蓝天职业技术学院,谢可滔在广东成立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两个学校均以职业教育起步,分别发展成为江西科技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均以民办高等学历教育为主体。
2007年,两家学院实行共同管理和控制,开启“共治”。10年后,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于果、谢可滔成为一致行动人,共同对江西科技学院和广东白云学院行使集体管理和控制。
截至2022年2月,两家合计持有约64%的股权,按照29日收盘市值计,这笔股权价值约110亿人民币。
难得的是,共治模式维持15年之久。
中教控股的董事会,由于果、谢可滔两人共同担任联席主席。
董事会现有7名董事成员,负责日常运营的执行董事有4位:于果、谢可滔、喻恺、王睿,于果、喻恺(担任CEO)为父子关系,谢可滔与王睿,则为舅甥关系,两组都是“一老一少”的搭配,代表各自家族在公司的利益。
其中,王睿于今年9月,才刚刚接任其母谢少华的执行董事职务,谢少华则是谢可滔的姐姐。
在董事会中,两家保持微妙平衡,在股权关系与薪酬上均是如此。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1年8月末,四名董事为一致行动人,于果、谢可滔代表两家的持股,完全一致。四人的购股权份额,均为650万股。
在上一财年,两位联席主席的薪酬总计,分别为105.7万元、104万元,喻恺、谢少华则是241.5.9万元、225.7万元,同样基本一致。
刚履新的王睿,其董事袍金为265万港币,折合人民币,与喻恺的袍金依然大体相当。
喻恺、王睿分别为37岁、32岁,均有良好教育背景,喻拥有牛津大学教育研究哲学博士学位,王睿则持有美国肯恩大学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
未来,两人预计将是合作延续的关键,共治模式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代。
风吹草动
中教赚钱能力强,可是,2022年以来股价疲弱,于、谢两家的身价大跌。
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其市盈率只有8倍左右,市值一度跌到百亿港元出头,不到高峰期的1/4。
教育政策属性强,任何风吹草动,会带来难以预计的波动,港股中规模最大民办高教公司,中教控股往往首当其冲。
今年1月,在短短三天,其就跌去市值的2/3,只因一封匿名邮件。
该匿名邮件指,学历类上市公司,将多方面收紧监管,尤其高教、职业学校在内的民办学校,涨学费及上市、收购的扩张手段,都将被禁止。
多家高教公司火速回应,强调运营正常。于、谢两家族马上增持140万股,以示信心,后续公司也开展多次回购。
即便如此,叠加港股的颓势,自年初以来,已跌掉35.7%,始终在低位徘徊,迄今未恢复到邮件事件前。
为回应市场担忧,两位联席主席5月签发的中报,特意在开篇留了显著位置,罗列高教的多项利好政策。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两人强调说。
“就监管部分而言,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监管的出发点和重点也有所区别。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民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高等教育都会受到法律保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陈建伟向《21CBR》表示。
巧的是,赶在业绩发布前,政策利好又来。
11月中旬,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
招证国际评论称,政策的重申具有积极意义,“或预示政策担忧逐渐消退。”
暖风一吹,中教隔日涨幅即达17%,11月以来,其市值已反弹60%以上。
这或许预示着,笼罩在其头上的阴霾,在渐渐散去。
网友看法
1、网友幸福就是热茶一杯:民办的与公办的,还是读公办的吧,学费也会低些。
2、网友热闹水滴v6:办教育还是应该由国家掌握。虽说私人办学可以丰富大学种类,为孩子上高校提供了更宽的路子,但教育一旦形成产业,就会成为逐利的工具,且不说教育质量如何,既使教育质量依旧在线,难免会参杂一些其他的味道,更难防因资本渗透而带来的文化渗透。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3、网友bbm:比比桂梅老师
4、网友雨中漫步的云90:民办二本院校一学期2万~3万的学费用,再加上住宿费,吃饭等等,一年下来最少要6万块
5、网友大志若愚4:事业单位,民营介入了,民办大学,医院,保险,银行,高速公路,物流………
6、网友一树枣:现在高考分数超二本线20分,选来选去只有民办的才有把握进,不让孩子读吗?坐标江西
7、网友瘦铁匠:教育也能赚钱那这个教育还纯吗
8、网友shine1273:所以啊,生养一个就已经让一个普通家庭负担很重。资本市场越大,普通人越难
9、网友小小茗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0、网友珲水摸雨:资本入局,教育溃败
11、网友幸福聪慧豆豆:教育还是应该回归本位,国家应该控制民办院校的质量和数量
12、网友陪你聊:以赚钱为目的的教育,能是好教育吗?,
13、网友青哥:毛利58%,很难想象以教育盈利还这么大,收费合理吗?全是家长的血汗钱,资本太强大了,这样发展,后果很难想象。
14、网友天高云淡半支烟:一家私人企业,怎么就能叫“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5、网友多才云朵IN:办学校,为医院,在中国能赚大钱,不正常的现象。
16、网友开朗荷叶Ir:教育教学应为社会福利性质,决不能借教育为名大肆敛财。
17、网友自在大观71468929:可叹,可恨!
18、网友乘风破浪的山丘vk:作为教育界的头部企业,跟其他行业比起来,一年19亿也算不上多,而且学校的建设成本估计也不低。关键是要合理收费,要把教育质量办好,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长们花的钱负责。不能只想着赚钱,毕竟教育行业还是比较特殊!
19、网友坦荡人以正为贵:教育商业化相当危险
20、网友孙松周書画:资本逐利,寸草不生
本财经资讯由VIP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VIP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