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财经网

媒体:谁在助推“刀郎现象”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4-09-17 03:28 阅读

刀郎、《罗刹海市》、《山歌寥哉》成为2023年华语乐坛的特异事件,也是刀郎自2004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之后再一次成为现象级存在;《山歌寥哉》以及《罗刹海市》自7月19日上线之后瞬间引爆网络,热度持续不减,刀郎及其团队也异常低调,谢绝了直接发声和媒体采访。但随着刀郎本人入驻短视频平台,幕后推手也浮出水面。

《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等歌曲赶上了彩铃时代,刀郎的草根属性对当年的主流流行乐坛有极大冲击;到《罗刹海市》和全新的《山歌寥哉》,又首先是在短视频平台发酵,各种解读和二创也是从短视频平台向社交媒体蔓延。截至2023年8月30日,刀郎本人在微博的被关注人数只有26.1万,但他入驻短视频平台之后,粉丝迅速突破1500万。有业内人士分析,从彩铃到短视频,刀郎其实并没有错过风口,虽然进入短视频领域时间算是后发,但仍旧势不可挡。

《山歌寥哉》专辑封面。

1

彩铃时代

不得不承认,《罗刹海市》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刀郎从自身的音乐生活出发,结合娱乐圈的生存体验,将其与《聊斋志异》文学故事场景相映射,并采用靠山调制作出了该曲,上线之后被各种解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指向刀郎与那英、汪峰、杨坤等名人的陈年“恩怨”,因为“情绪引导”把《罗刹海市》推上2023年下半年第一首全民热歌的位置。

早在2004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时代就不是传统唱片工业的宣发套路,甚至因为制作的粗糙被业内人士诟病,但因为从的士、发廊、餐厅等街头传唱到在彩铃和网络的发酵,逐渐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而早在当年,刀郎和团队也是保持“神秘”,直到张艺谋《十面埋伏》的首映礼才首次面对公众。

资深唱片企划邹小樱接受本刊采访时透露,当年刀郎所在的公司是德威龙,在当年盗版唱片横行,德威龙老板郑金标给刀郎规划的首先是“发烧天碟”的路数,所以刀郎最初的歌曲其实是经典翻唱,2003年推出的《西域情歌》就是有浓郁西域味道的翻唱专辑。而到2004年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仍旧有《新疆好》《驼铃》等翻唱歌曲,但是因为刀郎本人有创作能力,所以在专辑中加入了自己的原创,让他在“发烧歌手”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刀郎“火了”之后,传统唱片公司环球以及宋柯等推手迅速入局,宋柯在2004年年底宣布用天价收购刀郎版权,正式进军新技术领域,其实就是彩铃市场。与此同时谭咏麟专程飞到新疆向刀郎邀歌,而李宗盛也开始给刀郎当制作人,刀郎横扫当年的流行乐坛,很多大牌歌手诸如那英、杨坤等都要表态,也因此给20年后的《罗刹海市》埋下了伏笔。

宋柯曾经在受访时透露:“刀郎的彩铃版权如果按42.5%分成的话,我从他的歌中应该能得到1亿元,但是由于被挤到了10%,我只得到了2000万元。”刀郎当年的全民接受度可见一斑,但因为盗版唱片以及彩铃市场的数据不规范,刀郎虽然享有高知名度,但并未成为“天王”。2008年又是推出翻唱专辑《红色经典》,前后的演唱会也并未继续成为现象级。

2

身披彩衣

2011年,刀郎推出专辑《刀郎2011》,又名《身披彩衣的姑娘》,但已经不复当年,话题度和讨论度都与2004年前后不可同日而语。刀郎似乎“过气”了,或者成为“流星”一样的存在,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记得他当年的歌曲,但影响力难以为继。知情人士卢先生向本刊透露,当年刀郎的商演价在60万左右,但他只参加了雪山音乐节等少数几场演出,并没有到处走穴。

然后刀郎开始沉寂,甚至在大众视野消失,2020年10月发布《弹词话本》专辑,随后以本名罗林的形式发行专辑《如是我闻》,涵盖《金刚经》全文。2021年2月推出专辑《世间的每个人》,但应者寥寥。整个2010年代,刀郎都是半退休的状态,卢先生说也有热门综艺节目用重金吸引,有演出商拿着钱去找刀郎,但他都谢绝了。

刀郎认真做音乐做出的几张专辑,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回响,邹小樱形容《弹词话本》,相当于一位大漠刀客在50岁的时候放下屠刀改练八段锦,不出意外的是这些歌都没红。刀郎在文案中有透露生活状态——上午看书下午回家练琴,有时抱起琵琶一天能练上个十几个小时。闲暇时骑着电瓶车,探寻苏州大大小小的弄堂,去光裕书场听书,去听邢晏芝老师的苏州话课,去百花书局、十方书屋、乐桥的古旧书店淘书,边生活边创作。

从新疆到苏州,刀郎过起了文艺中年生活,在《罗刹海市》之前,这种生活异常平静。如果不是因为这首“神曲”,也许整张《山歌寥哉》又是一次《弹词话本》,邹小樱很“毒舌”地说,“如果不是幕后推手和大数据分发,《罗刹海市》没有多少可以走红的潜质,用的还是非常少见的7拍的节奏,本身并不容易传唱”。邹小樱进一步说,因为有幕后高手,给《罗刹海市》打上了“复仇”的标签,在过度解读的各种发酵之后,刀郎成为一个“我等这一天等了十年”的刀客,情绪对立挑动了太多人的敏感神经。

《罗刹海市》的横空出世肯定有人助推,据“新音乐产业观察”分析,这首歌最早发布于贩卖车载U盘的高流量音乐号,带动了第一波传播。提到歌曲中“骂人不带脏字”引发网友在评论区列出其他歌手名字,再从短视频平台到冲上微博热搜,一旦情绪上头,流量大闸也就打开了。这种“情绪引导”随后蔓延到了各大社交平台,并最终成为一场“全民狂欢”。

之后还有“《罗刹海市》80亿播放量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各种“带节奏”——有的人翻唱,有的人二创,有的人翻旧账,有的人问现状,有的人谈音乐,有的人聊文学,有的人造假,有的人辟谣。与此同时,刀郎(罗林)关联的北京九雨天下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商流羽文化工作室、乌鲁木齐罗林音乐创作室3家公司均已处于注销状态,更是又增加了神秘感。

3

浮出水面

关于《罗刹海市》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众多网友要求那英等歌手道歉,汪峰还专门拍了视频否认当年对刀郎的批评,但刀郎和团队回绝了所有的采访和发声,音乐公司高层刘先生对本刊表示,种种举动一方面说明刀郎团队很沉得住气,一方面也说明刀郎团队很聪明,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出来接受采访,越是少发声,讨论度才越高,而这个时候发声无论怎样都会欠妥。

8月26日晚,刀郎更新个人微博,而他的上一条微博还停留在2016年。

直到8月26日晚,刀郎才更新了个人微博,而他的上一条微博还停留在2016年,当时声明自2013年3月30日之后没有接任何一场演出。从2013到2023,正好是十年时间。但在发微博之前,他连续3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音乐短片,在8月25日发布的短片中,刀郎称以后将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音乐内容,随后刀郎拿起吉他弹唱了一首《我的星座》。

刀郎用小时候的照片作为视频平台账号的头像。

至此2023年的刀郎现象幕后推手水落石出,而在刀郎微博关注的名单中,有一个“旭润音乐”,而这家公司也是《山歌寥哉》的唱片公司,“旭润音乐”微博也一直有在更新刀郎相关内容。此外虽然刀郎名下公司注销,但“北京啊呀啦嗦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然存续,股东为朱继梅和罗添,据称分别是刀郎的妻子和女儿。此外“旭润音乐”也曾经是杨坤专辑《爱河尽处》的唱片公司。

刀郎近照。

《罗刹海市》爆火之后,邹小樱分析说如同刀郎在20年前称王是占了彩铃渠道、网吧渠道、HIFI发烧车载音响渠道的红利,《罗刹海市》这一次是占了大数据分发的红利,“当很多人在短视频平台刷刀郎的新歌时,那种长期处于话语权缺失下的失衡形态得到了释放”,此外《山歌寥哉》还符合短视频平台的另一个流浪靶向——国风。

但同时邹小樱认为,无论《罗刹海市》里的靠山调,《画壁》中的“绣荷包”,《翩翩》里的“道情”,这些全都是刀郎下了苦功的成果,刀郎依然是才华有限的创作者。音乐公司高层刘先生进一步说,这次流量狂欢的落脚点是刀郎入驻了短视频平台,同时对他“复仇”的歌手的口碑以及商演有一定影响,但不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铺天盖地的草根热潮,2003年的刀郎现象,更多是对刀郎本人的热度回潮,以及对个别歌手的口碑争议,但对华语乐坛整体影响不大,“刀郎没有放弃做音乐,并且一直很有追求,方向明确,只能感慨,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太强大了”。

从2004年前后彩铃时代的方兴未艾,到当下短视频的风起云涌,刀郎成为每一次音乐载体革新的得益者,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罗刹海市》,也在某种程度记录了华语流行乐坛的变迁。刀郎的音乐实践仍在继续,对中西合璧的流行音乐形态的探索值得肯定,而他和他的歌曲能够成为现象级存在幕后推手功不可没,无论是口水歌还是歌曲引发的口水,都成为时代的注脚。

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 实习生 潘婷婷

网友看法

1、网友芳华慢慢m1N5:幕后的推手就是老百姓,喜欢听刀郎的歌,钦佩他的人品,敬重他对艺术的太度。

2、网友束远:天王们那么多幕后推手,咋推不出百亿的歌来呢?

3、网友张国红的那些事:专辑7月19号发布,我7月20号我就看到了,就喜欢上了,幕后是谁放了什么佐料让我喜欢上的?

4、网友世廛里的Socrates:邹小樱认为刀郎是才华有限的创作者,那么她又认为当代谁才是才华无限的创作者呢?她又是如何得出的此结论的呢?因刀写不出弦乐协助曲,交响乐,进行曲,奏呜曲,叙事曲,随想曲,舞剧,…故得出此结论!古今中外,能找出这样无限全能的神一样存在的音乐大师吗!!!?在如贝多芬,巴赫,柏了兹,勃拉姆斯,伯格尼尼,比才,圣桑,柴可夫斯基,……

5、网友沧海桑田hx:承认人家有能力就那么难吗

6、网友禾刀—仗剑走天涯:是这首歌体现出现实社会现象!所以受到百姓认可!有问题吗

7、网友QJ浮尘:邹小樱很“毒舌”地说,“如果不是幕后推手和大数据分发,《罗刹海市》没有多少可以走红的潜质,用的还是非常少见的7拍的节奏,本身并不容易传唱”。邹小樱进一步说,因为有幕后高手,给《罗刹海市》打上了“复仇”的标签,在过度解读的各种发酵之后,刀郎成为一个“我等这一天等了十年”的刀客,情绪对立挑动了太多人的敏感神经。

8、网友城南花开富贵:我也是千万幕后推手中的其中一个,每天听山歌寥哉不下于10遍,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来没有为一个歌手流眼泪,也从来没有做过谁的粉丝,可是这次刀郎复出,我为他流了很多泪!刀郎的才华,刀郎的人品,使我成为了刀郎忠实的粉丝!越了解刀郎越心疼他,喜欢他,欣赏他,永远支持刀郎!

9、网友蓝色海岸线1121:无论有什么营销高手或幕后推手助力,罗刹海市不应该用这种有所指的方法来助推市场营销 - 不管是不是作者本人所为,刀郎有才华,也有不错的作品。然而,南方都市报的文章,有理有据,写的不错,没有什么不对。1)商业营销暗戳戳拿其他人当靶子- 市场狂炒/作者不语,耐人寻味;但无论如何,此风不可长。 2)罗刹海市的歌词遣词造句不是很干净,不应提倡。 3)网上讨论,见仁见智非常正常,网暴或对“持”不同看法的人恶语相加,不正常,也不健康。 4)这波热潮,如江河水,潮起潮落,其余留给时间和后来者做结论吧:热潮之际的看法从来不可能成为历史的结论。 -注:网暴/恶语相加者,请止步,请闭嘴。

10、网友塞外狼110:南方都市报就这水平了?

11、网友开朗星辰PJ:还在洗煤球

12、网友湘楚凡夫:网上热度一过也就凉了,袁树雄也是草根歌手,一曲火了一阵子,如今彻底凉了!

13、网友彼岸:我就是推手,每天都听刀郎的歌[赞]

14、网友中环:老百姓不喜欢,推手在多,在厉害,也是无用。

15、网友番茄399878487811939:实话说,现在的罗刹海市感觉没2002年的第一场雪好,也许是真的老了?

16、网友规律hunter:刀郎歌曲营销现象:因为有幕后高手,给《罗刹海市》打上了“复仇”的标签,在过度解读的各种发酵之后,刀郎成为一个“我等这一天等了十年”的刀客,情绪对立挑动了太多人的敏感神经。 提到歌曲中“骂人不带脏字”引发网友在评论区列出其他歌手名字,再从短视频平台到冲上微博热搜,一旦情绪上头,流量大闸也就打开了。这种“情绪引导”随后蔓延到了各大社交平台,并最终成为一场“全民狂欢”。

17、网友寻茶趣:什么叫“草根热潮”?难道还存在贵族热潮?这个不明摆着歧视底层老百姓?如果是营销,那就说明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方法,为什么不见其它歌星去效仿而只有刀郎成功?说刀郎是才华有限的创作者,这个结论是谁下的?下这个结论的人是否真的才华横溢?

18、网友靜止爱上了火柴:南方都市报没落了

19、网友用户298712285449:分析的不对,刀郎是8月25日入住短视频平台的。前一个多月已经引曝网络了。

20、网友一笔画情41:南方都市报也就这水平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