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财经

媒体:足协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24-11-22 00:18 阅读

10月22日,中国足协新任主席宋凯在一次座谈会上明确表示,“中国足协绝不能再出奇葩政策,这是底线,所出台的政策要符合社会预期”,这一表态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此次宋凯履新面临的情况是,足坛反腐的风暴余波荡漾,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啧有烦言、物议不少,中国足球仍然处在低谷期。

此次宋凯“不能出奇葩政策”的发言,为他赢得不少肯定之声。原因无他,中国足协在过往几年推出了不少事倍功半乃至适得其反的奇葩政策。以前几年足协推出的“U23(23岁以下)球员新政”为例,这项政策初衷是让年轻球员在联赛中得到更多的出场时间,培养更多优秀国内球员。但从政策制定到执行的过程中,外界目睹了一场场“奇葩无下限”的闹剧。

2017赛季职业联赛,中国足协的规定是,报名的18人名单中必须有两名U23球员,其中必须有一人首发。结果各个球队为了优先保证成绩,搞出了“换上年轻球员就换下”“补时阶段再换上来刷数据”的操作。

而在2018赛季,足协将这项政策升级为“U23球员上场人数不可少于外援登场人数”。这项政策最终事与愿违,各个球队宁肯不上外援,也不敢给U23球员机会,如何安排U23球员登场“刷数据”,甚至成了各队教练的“算术题”。2023年,U23政策只得取消。在六七年的时间里,这项政策成了典型的“任务蠕变”,目标与手段完全脱节,还虚耗大量资源。

U23政策的奇葩之处,在于违背足球运动的根本规律,也违背职业联赛的市场规律。年轻球员如果有实力,不需要政策帮助也能抢到出场时间;没能力的年轻球员即便强行给他们时间,也不会赢得首发位置。强行要求“给机会”,看似在锻炼年轻球员,最终却伤害了所有人的利益。这番强行倒果为因的操作不但惹来外界嗤笑,揠苗助长的过程也收获一地鸡毛。

U23政策也仅仅是中国足协不少奇葩政策中的一种。因此,如果想让中国足协的工作“符合社会预期”的话,如果想搞好中国足球的话,应当考虑的未必是“中国足协应当做什么”,反而是“中国足协不应做什么”,这恐怕才是新一届足协领导班子应当记取的教训。

从宋凯的发言看,“不能出奇葩政策”是立论的基调,也有“青少年竞赛体系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愿景,表现出拨乱反正的雄心。其实顺着这个思路延展下去,还可以深入思考,“中国足协”与“中国足球”究竟应该呈现什么样的二元关系,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期待。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搞好中国足球,难道就真的只能靠中国足协吗?答案恐怕并非如此。

评价一国足球是否繁荣,同样不能单纯以国家队的比赛成绩作为标准,在此之外还有联赛体系、足球产业、足球文化等多个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一国足协是没有能力大包大揽,也没有权力去发号施令的。指望以行政之手就可以振兴一国足球,是完全说不通的。

足球是一门非常科学的运动,回归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搞好足球,而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足协还是不应太高估自身的能力,更不能人为扩张自身权力,指望以一己之力可以从根本上改进“中国足球”这么一个庞大的复合概念。与其说中国足协的目标是做好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倒不如说应该朝着一个好的服务者努力,做好行政服务的工作,让民间足球机构自己做主,让市场来判断选择。

事实上,中国足球并不缺乏民间基础。中超联赛的高上座率,“村超”的火爆满场,都在显示中国足球文化的潜力与足球产业的可能。中国足协应当做的是尊重民间足球体系的自治与自建,至少不去用“奇葩政策”破坏仍在繁育生长的足球土壤。

阿根廷名宿巴尔达诺曾表示,“足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所有人都要对这项奇妙的运动有一点主人翁意识,足球亦需要所有人都对它有一点掌控。否则的话,权力过度集中必然产生腐败,即便是足球这个行业,也没有人能超越这个规律。”从管办分离到“做好服务”,中国足协“不出奇葩政策”的表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是时候把足球这项奇妙的运动,交给每一个爱好足球的人了。

王兢

责编 陈斌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