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财经

媒体批美西方抹黑打压中国电动汽车

来源:长安观察 时间:2024-11-24 11:15 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为抹黑和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煞费苦心,也罗织了不少“罪名”。可“罪名”这么多,“罪证”在哪里?对于这种纯粹“莫须有”的操作,有美媒专栏作者尖锐评价:这是对形势的严重误判。

这些年,中国电动汽车的确在崛起,2023年全球十大电动车品牌中,半数以上来自中国,比亚迪已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公司。面对这股“中国风”,向来不把中国车企放在眼中的一些人如鲠在喉,随即开启了泼污攻势。

比如,炒作“产能过剩”,实际上,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商的产能利用率均在国际公认的标准之内,且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当前的产能还远远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比如,炒作“安全威胁”,提出中国电动汽车会收集美国司机的敏感数据,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再如,炒作“国家补贴”,宣称中国电动汽车人为压低价格扭曲了欧洲市场,现实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早在2022年底就已完全退出,反倒是欧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在继续。

一个个“罪名”抓不到把柄,却又想打压中国电动汽车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就会说了,如果看不到太多迹象,那定是因为它们被隐藏得太好了。”诚如这篇专栏文章所感慨的,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些“焦虑症”晚期患者将嘴硬到底。但这种没理硬撑其实妨碍不了中国电动汽车的一骑绝尘,反而会贻误自己。一方面,由于中国车企竞争力上升,出海趋势不会因一些国家的打压而改变。欧美市场之外,东南亚、南美和中东等市场的增长潜力也不容小觑。“全球南方”市场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长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美西方的车企和消费者将错失诸多红利。要知道,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本土产的电动汽车不仅数量不多,且价格高昂。中国电动汽车好比一条“鲇鱼”,既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惠的选择,也有助于倒逼相关车企加快创新。制裁的乱拳大棒,相当于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把相关车企按在了舒适区。有观察者表示,全球汽车市场可能会分裂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形成的“高价低技术孤岛”,另一个是由世界其他地区组成的价格更优、数字化程度更高的市场。宝马集团董事长也表示,打压中国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的企业。

站在今天的中国街头,中国车、德国车、日本车、美国车,五花八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放与多元,更映衬出一些国家的狭隘与短视。作茧自缚无法做大做强,自欺欺人,只会错失越来越多的机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网友看法

1、网友自在阳光z3w:是的,在美西方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怕中国超过他们,这些人的思想太狭隘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力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